高校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思考


发布人:日期:2017-04-20

1.默会知识的特点

    在人类认识论的发展史上,首次对默会知识做出严格的逻辑分析,并对概念给出真正界定的先驱是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Mi-chaelPolanyi。《个人知识》一书是他为学术界贡献的第一本对默会知识进行系统阐述的理论著作,书中将默会知识描述为存在于个人头脑中,与个体行动有关的知识,它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是难以沟通、难以正规化的知识,[2]主要来源于个体在对外部世界感知和判断后的实践经验。冯明(2003)认为学术知识与学术性智力有关,传统智力测验所测得的多为学术知识,而默会知识与实践智力有关。尽管默会知识与学术智力、学术知识不等同,但是三者之间并不是全无交叉之处。尹惠斌(2007)认为默会知识是复杂的、无法用文字给予描述的经验性知识,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的独特性知识,表现为灵感、直觉、洞察力等。具体来说,默会知识具有3个特征:(1)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与个体的行为相关密切;(2)默会知识的实用性更体现于日常生活中,作为帮助个体达到对自己有价值目标的工具,随目标的价值增高,默会知识的作用增强;(3)默会知识因其不能形象表述的特性,其获得过程往往是基于自己的努力,而非通过他人给予直接帮助而获取,因此,默会知识是在环境支持最低的条件下获得的。

2、默会知识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

    已有研究发现默会知识对个体成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Rich-ards和Busch(2000)认为,可以将默会知识理解为一种可以预测个人成功的能力,可以区分成功与不成功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取得成功的特殊能力或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默会知识水平低的个体不能取得成功,由于个体差异,默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取模式都有所不同,更关键的是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体成功”,主要体现为考试分数、时间管理、学习效率、有效利用资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等。那么,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中,默会知识是否可以代替学术智力和人格,或者能否在学术智力和人格的基础上带来额外的预测能力?目前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几乎没有。我国当前教育规则可以形象比喻为“淘汰制”,接受教育层次越高,对学术智力的要求越高,智力较差者大部分被逐步淘汰,学术智力差距逐步缩小,随之造成学术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相对减弱,对学习成绩的预测和区分能力降低,一般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与学术智力的相关水平表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小学阶段相关系数为0.60-0.70,在大学阶段为0.40-0.50。大学的教育模式理念有别于中小学阶段,学生们若想要更好的融入并适应大学生活,需要的不仅是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随着个体间学术智力差异的减小及预测作用的减弱,其他因素的作用逐步突显。这也就是默会知识对学习成绩的解释力优于学术智力的主要原因。对于在校大学生,他们自身的学习生活管理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工作绩效”,主要体现在如何成功管理自己、提高学习效率、如何高效率掌握知识、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当前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学术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智力,过于重视学术性知识的掌握和考察,而忽视了默会知识的培养与开发,使得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成绩出众,一旦踏入工作岗位便屡遭失败;有些学生在学校表现平平,但在工作中却处处得心应手,突显出传统智力理论解释力的不足,学校传授与考察的能力与职场工作中的能力要求存在差异,在两类不同情境下个体能力差异所对应的个体知识构成及储备要求亦存在差异,那么,这种能力的存在是否独立于传统的智力结构?相对于传统智力所对应的学术性知识,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及其对应的知识实质又会是什么?目前我国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其中实践能力正是Sternberg所说的实践智力,即解决个体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和运用默会知识的能力。默会知识与传统教育获得的学术知识存在层次和程度上的差异,二者组成有机的知识结合体,它们的结合构建并充实和优化了知识与智力体系。但默会知识只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智力的其他成分(如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个性特征、思维风格和经验阅历等对成功也有重要作用。

3、结论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多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获取默会知识能力的培养。不注重默会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学生,其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水平也很低。杨治良和叶阁蔚(1993)在研究测量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新方法时,发现了内隐学习的效果要优于外显学习的效应。内隐学习效应进一步证实了默会知识的存在,并证明了其有效性和独立性。要推进高校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教育的重点应在教学实践上,以知识点解释与延伸为基础,注重将知识点扩展至现实用途和实际的使用方法上,帮助引导学生完成默会知识的利用和转化,建构、丰富并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提高默会知识水平,提升个体的实践智力,这将有利于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效地生存和发展。

上一条:关于高等院校建设实习基地的几点建议

下一条: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关闭】 打印    收藏